改革开放四十年,成都画院的艺术历程

【崭露风采】改革开放四十年成都画院艺术历程(1978-1988)

1980年6月成都画院成立大会

成都画院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成立的政府画院,1980年建院以来,成都画院在改革开放不同的历史时期,全面贯彻并认真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深入社会、面向百姓、走入生活、体验人生,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创作出许多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成都画院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开展了艺术交流,举办了许多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展览,并选送了上千件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美术展览,10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的各种奖项。梳理成都画院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程,也从侧面见证了中国艺术这40年来的发展,这40年中成都画院创作的作品以及发起或参与的艺术事件,即是成都画院的历史,也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美术史的一篇华章。

何多苓

《春风已经苏醒》 120x160cm 布面油画 1983年

周春芽

《藏族新一代》 160x200cm 布面油画 1980年

简崇民

《天工》 130X130cm 布面油画 1981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缓缓拉开。1979年,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党中央正式做出在广东、福建两省进行改革试点的决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经济发展、文化复苏的时代背景下,1980年6月5日,成都市调集了当时全市优秀的美术人才,在成都市文化公园召开了成都画院建院大会,成立了全民性质的国家文化事业单位成都画院。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关注和对艺术家的关怀,切切实实让艺术家们感到了活跃的、开放的艺术环境的到来。

沈道鸿

《卓岗新村》 187x182cm 纸本设色 1981

朱佩君

《瑞鹄祥云》 158x125cm 绢本 1984年

汪建伟

《亲爱的妈妈》 布面油画 1984年

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周春芽的《藏族新一代》、朱佩君的《瑞鹄祥云》、沈道鸿的《卓岗新村》等一大批展现时代新貌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成都画院艺术家更全面的成绩在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即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爆发出来,汪建伟的油画作品《亲爱的妈妈》获金奖,何多苓的连环画作品《雪雁》获银奖,何多苓的油画作品《青春》获铜奖,袁吉中版画《蜀乡即景》和《大后方》、胡仁樵的水彩画《夜雨潇潇》、张幼矩的国画《金江春晓》、简崇民的油画《好山好水》均入选了该次大展的相应分展。

何多苓

《青春》 120x160cm 布面油画 1983年

夏亮熹

《辛亥路潮》 163x306cm 国画 1981年

除了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这一时期成都画院获奖或入选的全国性美展也非常多。1981年,周春芽就以一幅《藏族新一代》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简崇民的油画《星火之炬》(合作)、江溶的国画《红叶成佳偶》也入选了该展。1982年简崇民的油画《天工》入选“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1985年胡仁樵的油画《水平线上》获“全国体育美术展览”三等奖。1986年袁吉中的《草原魔踪》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览”。1987年夏亮熹的国画《狭路相逢勇者胜》、张幼矩的国画《川康形胜图》、江溶的国画《英雄树》、叶瑞琨的国画《夜宿羌寨》、高晓笛的国画《老山月》等作品入选“纪念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胡仁樵的《长满青苔的老屋》和简崇民的《秋思》入选“中国首届油画展”。1988年,姚思敏的《清音》获得“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大奖。这些在全国性展览上的亮眼成绩,让成都画院艺术群体迅速成为受到全国瞩目的艺术群体。

何多苓

连环画《雪雁》 1986年

叶瑞琨

《夜宿羌寨》 97x84cm 纸本 1987年

胡仁樵

《长满青苔的老屋》 布面油画 1989年

这一时期,成都画院的不少艺术家在国际艺术的大环境下也开始崭露头角。1988年何多苓的油画《小翟》获得“第22届蒙特卡洛国际现代艺术大展”的摩纳哥政府奖,苏聪的油画《黄种人》也入选此次展览。同年,周春芽在奥地利林茨市举办个人作品展,简崇民、何多苓开始与美国格林威治艺术品公司签约并展开国际合作。曾庆华的织物镶嵌壁画《唐宫技乐图》被加拿大博物馆收藏。

姚思敏

《清音》 78x104cm 纸本 1988

苏聪

《黄种人系列》 100x100cm 布面油画 1988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成都画院成立之初就团结了一大批全国艺术界的老先生作为顾问,如李少言、沈福文、黄稚荃、丰中铁、赵蕴玉、岑学恭、吴一峰、张采芹、冯建吴、李琼久、李际科、李道熙、周抡元、胡伯祥、苏葆桢、吕林等。同时调集了一批已经取得较大艺术成就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加入画院,用这十年的时间培养起一批青年新锐,秉承德厚艺精的院训,构建起老中青三代、艺术门类齐全的艺术家队伍,倡导面向生活、面向时代的学术追求。艺术家们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解放思想、大胆创作、献身艺术,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持续在全国性的展览上取得卓越成绩,并开始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同时成都画院多次举办艺术展览和艺术讲座,与国际国内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展开交流。这一时期,成都画院成为了艺术复苏的标志与艺术繁荣的高地。

【风帆正起】改革开放四十年成都画院艺术历程(1988-1998)

何多苓

《带阁楼的房子》 连环油画 1989年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社会文化氛围更加活跃,艺术创作继续繁荣发展。1990年,成都画院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了自己建院十周年的美术作品展,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开拓奋进,在90年代日新月异的时代大潮中,勇于探索新的艺术取向,同时也清醒的深植艺术传统,建立起全院多元并融、学术至上的艺术价值观。

胡仁樵

《炊烟》 97x79cm 水彩 1989年

简崇民

《绿色的情思》 120x180cm 布面油画 1989年

张幼矩

《云路蟠锦绣》 国画 1989年

除此以外,其他全国性大展上仍然有成都画院活跃的身影,1989年,姚思敏的国画《风帆正起》入选“第二届中国艺术节”。1990年,李青稞的国画《平衡木》获“十一届亚运会全国体育美展”铜奖。1991年,袁吉中的版画《共赴明天》、万启仁的油画《彭总》、李青稞的国画《参军》入选“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并获四川省优秀奖。1992年,周春芽的油画《黑色线条的红色人体》获得“首届广州双年展”学术奖;胡仁樵的水粉画《高原云曲》《秋醉》入选“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姚思敏的《清凉世界》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1993年,胡仁樵的油画《永恒的希望》、李青稞的国画《呼啦圈》入选“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姚思敏的《幽壑秋声》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叶瑞琨的《来在夹江山中》获得“首届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1994年,江溶的《这里曾有一支歌》、姚思敏的《暮秋晚唱》、李青稞的《风声》获得“第三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佳作奖;万启仁的《正午》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袁吉中的《山乡夕照》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1996年,何多苓、周春芽的作品入选“首届上海双年展”;袁吉中的《山乡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姚思敏的国画《晓色天香》等入选“希望之光——中国当代杰出青年画家作品展”。1997年,李青稞的《西风烈》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金奖空缺);胡仁樵的油画《课间十分钟》、高晓笛的国画《早晨》、李青稞的国画《太极》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1998年,胡仁樵的水彩画《葡萄乡的回忆》入选“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张幼矩的《峨眉高出西极天》、姚思敏的《无题》、李青稞的《莲子》入选“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袁吉中的《当年走过的路》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何继笃

《雨裛红渠冉冉香》 96x96cm 纸本设色 1990年

万启仁

《彭总》 100x110cm 布面油画 1991年

袁吉中

《共赴明天》 72x80cm 版画 1991年

在全国大展上继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成都画院的艺术家们在各自的艺术探索中继续前行,并获得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可能,开始举办有影响力的个人画展,还有不少的艺术家将艺术影响扩展到了海外,将作品交到更广阔的观众视野中去。沈道鸿在新加坡、香港、台湾分别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何多苓在中国美术馆和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叶瑞琨在台湾举办个人作品展。同时,何继笃、江溶、周春芽、苏聪、高晓笛、姚思敏等艺术家也多次参加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展览和交流活动。这一时期,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下,成都画院逐渐开始获得国际艺术界的关注。

周春芽

《黑根一家——男主人》 120x160cm 布面油画 1995年

李青稞

《西风烈》 179x224cm 工笔人物 1996年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成都画院在多元并蓄的时代风气下,继续开拓创新。艺术家们既能在画院的整体氛围中交流艺术见闻与经验,又能清醒的保持各自不同的探索方向。同时,成都画院也开始在艺术理论领域努力探索,张颖川主笔完成《成都市志·文化艺术志》并于1999年出版。成都画院还在1998年成立了成都画院美术馆,以更全面的方式介入和推动着成都美术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成都画院不仅是四川活跃的艺术群体,也是中国艺术家融入全球的代表之一。

【多元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年成都画院艺术历程(1999-2008)

叶瑞琨

《蜀山耸翠》 240x120cm 纸本设色 1999年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中国加入“世贸”后,改革开放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一体化,同时在“解放生产力”上获得显著成效。不仅在经济领域,社会、文化和艺术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世界影响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互动中,中国艺术家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画院在2000年举办了建院20周年大展,这个艺术群体开始以更多元、更自信、更有影响力也更有责任感的姿态呈现着异彩纷呈的艺术作品,参与着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

高晓笛

《家》 90x90cm 纸本设色 2001年

简崇民

《川西小路》 200x120cm 布面油画 2001年

李青稞

《草地》 123X168cm 纸本设色 2004年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一系列回顾百年美术历程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成都画院的7件作品作为20世纪的见证入选该系列大展,朱佩君的《芙蓉锦鲤》、姚思敏的《山涧》、李青稞的《西风烈》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青春》,周春芽的《黑根一家》入选“中国百年油画展”,袁吉中的《共赴明天》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展”。同时,一些优秀的作品通过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亮相,1999年,叶瑞琨的国画《蜀山耸翠》、姚思敏的国画《葵花》、李青稞的国画《西风烈》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4年,李青稞的《过草地》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刘德扬

《桃花鳜鱼》 100x55cm 纸本设色 2004

陈秋林

《江河水》 多媒体 2005年

这一时期,当年成都画院艺术群体中那些青年画家已经成长为中国艺术界的骨干力量,并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频频在全国艺术届取得亮眼成绩。2000年,李青稞的《罗布林卡》获得“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优秀奖。2001年,高晓笛的《家系列之五》获得“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银奖;简崇民的油画获“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李青稞的国画《心中的香巴拉》也入选该次展览;何多苓、周春芽入选“首届成都双年展”。2002年,何多苓、周春芽入选“中国艺术三年展”;江溶、高晓笛、李青稞入选“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李青稞的《银杏》获学术奖,江溶的《薰风》获收藏奖。2003年,简崇民、何多苓、周春芽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何多苓获中国油画艺术奖。2005年,何多苓、周春芽入选“第二届成都双年展”;袁吉中、万启仁、张幼矩、沈道鸿、江溶、李青稞入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美展”。2006年江溶的《天高多秋色》、李青稞的《过草地》、高晓笛的《家》、向洋的《消夏图》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赛”;向洋的国画《春》《荷塘清韵》入选“第十九届全国新人新作展”。2007年,姚思敏的《苍茫天地间》、向洋的《憩》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2008年,魏明阳的《茶马古道》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李青稞的《志愿者》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

周春芽

《3个TT》 220x32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沈道鸿

《康巴牧人》 123x170cm 纸本设色 2007年

这一时期,成都画院艺术家更主动的参与到国际艺术事件中,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也更加密集,并逐渐获得认可和国际声誉。胡仁樵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周春芽在挪威、意大利举办个展,田旭中在美国举办个展,沈道鸿、何多苓、苏聪、姚思敏、陈秋林等多次参加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维也纳、挪威、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卢森堡等国家举办的重要展览和交流活动。这一时期,成都画院美术馆还举办了多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展览和艺术讲座、研讨会。在理论建设方面,2006年张颖川主编并出版了《成都美术志》,填补了区域美术志的空白。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的巨大灾难面前,成都画院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设立临时救助站,组织画家前往灾区进行慰问,还第一时间组织了众多作品参与义展义卖,并于当年12月以《暖流·重建美好精神家园》为题举办了全国133位知名画家作品展及义卖,以各种方式介入到灾区与社会的震后艺术治疗中。

江 溶

《露染霜干秋声急》 116x182cm 纸本设色 2007年

姚思敏

《难得青春好颜色》 236x131cm 纸本设色 2009年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成都画院继续秉承出人才、出精品、面向生活、面向时代的学术主张,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倡导多元开放、突破创新的艺术精神。不仅继续占据成都传统艺术的高地,也是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并促成成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心城市的策源地之一。

【继往开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成都画院艺术历程(2009-2018)

姚思敏

《秋天的况味》 170X200cm 纸本 2009年

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汶川地震后的四川在全国的支持下迅速重燃希望,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崭新的形象,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也上了新的台阶,一个自觉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进入了改革协调推进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生活极大繁荣、艺术需求越发旺盛,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鞭策着成都画院与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李青稞

《天骄》 180x180cm 纸本设色 2009年

魏明阳

《话说兵家》 41x26cm x5 纸本设色 2009年

李 猛

《秋天的田野》 50x6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蔡寅坤

《暗香袭人》 530x265cm 纸本设色 2009年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艺术家们继续奋进,2009年,魏明阳的插图《话说兵家》、姚思敏的国画《秋天的况味》、李青稞的国画《天骄》、向洋的国画《新居》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4年,黄润生的油画《高天厚地》、付红的国画《花路入溪口》、辜志勇的《凝听》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李青稞的国画《去拉萨》、黄润的水粉画《新路》、向洋的国画《时间都去哪了》、刘海涛的《晨光》也入选该次大展。同时在国际艺术大展上,成都画院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2009年,何多苓、周春芽入选“第53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陈秋林入选“第3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周春芽

《桃花》 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文永生

《杜牧诗》 280x35cm 纸本水墨 2000年

钟士敏

《幽壑松风》 180x96cm 纸本水墨 2010年

这一时期,成都画院艺术家还多次在国际、国内举办个人作品展,展示丰富而全面的艺术面貌,有影响力的大展上,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2010年,何多苓、周春芽、陈秋林入选“‘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陈秋林入选“2010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11年,黄润生的油画《深秋南街图》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2012年,黄润生的油画《众志成城》获“第十二届全军美展”优秀奖。2014年,黄润生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优秀奖。2015年,蔡寅坤的《牵牛八哥》入选“第七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李晖的国画《夜巡》入选“中国梦·强军梦”全国美展;李猛的《庭园雅韵》入选“吴冠中艺术馆全国油画展”。2016年,文永生的书法作品以及辜志勇的油画《凝听》、刘海涛的国画《晨光》入选“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节”;黄润生入选“第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2017年,向洋的国画《高棉的微笑》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双年展”;黄润生的水彩粉画作品《星期天》入选“第九届中国体育美展”;黄润生还入选了“第三届中国粉画展”;陈秋林的多媒体作品《别赋》获“西班牙巴塞罗那LOOP国际影像博览会”最佳作品奖。

向 洋

《时间都去哪了》 210x162cm 纸本设色 2014年

黄润生

《高天厚地》 210x16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陈秋林

《空的城》 多媒体影像 2014年

李 晖

《静谧的藏寨》 180x18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付 红

《花路入溪口》 230x19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辜志勇

《凝听》 120x1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刘海涛

《晨光》 215x173cm 纸本设色综合材料 2014年

曾 珍

《枯枝玉瘦图》 68x138cm 纸本设色 2014年

2010年,成都画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坚守与探索’——成都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将三十年来的艺术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呈现。成都画院艺术群体不仅在艺术创作上继续深耕,在国际、国内获得较高声誉。成都画院和成都市美术馆作为公益文化机构,还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成都市艺术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2010年,成都画院正式加挂成都市美术馆,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更多繁荣成都文艺生活的责任。2011年,成都画院发起了“中国大城市画院学术年会”,并连年持续推动相关展览和学术活动的举办,2016年,成都市美术馆(成都画院) 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名单”。同时这一时期成都画院还出版了一系列的刊物和艺术研究、艺术普及书籍。

沈道鸿

《墨丹杰里皇宫遗址广场的戏蛇人》 124x124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向 洋

《高棉的微笑》 180x24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王民平

《金孔雀》 150X120cm 综合材料 2017年

谷晓艳

《忠》 1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田旭中

《张籍·成都曲》 180x4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卢 贞

《南溪山隐》 180x136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朱 迪

《雪柳》 97x18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成都画院开始公招引进全国优秀的画家,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画家进入画院,画种全面、梯度发展的人才队伍继往开来,为下一个十年开拓创新、取得成绩奠定了优秀的人才队伍。

文/曹筝琪娜

长按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四川美术网服务号”

2018年11月6日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