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邓锋: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11月15日,成都画院“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的第10期邀请到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邓锋先生为大家解读“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邓锋: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晚年黄宾虹写生

黄宾虹师法造化的写生、纪游作品虽在图式上去古不远(如保持着“留天地之位置”,“山有脉,水有源,道路有交通”等),但于自然对象保有取其骨气、神情的宏观体悟的同时,也映射着对于瞬间印象和变化质理的微观捕捉,其鲜活、灵动的笔墨造境中透析出时代新风的熏染,形成了贯通古今的个人特点。

邓锋: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川蜀山水 61.1×31.5cm 1953年 中国美术馆藏

邓锋结合其画语论述与作品分析,将黄宾虹师法造化归纳为“游”、“证”、“悟”、“忆”四大特点,四者之间往往相互交错,难以分解。

邓锋: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1933年黄宾虹在四川时与艺专师生在一起,左二为黄宾虹

据邓锋介绍,黄宾虹1932年9月入蜀,1933年9月返沪,黄宾虹入蜀就这一次,其巴蜀壮游虽然仅仅只有一年,但“入蜀方知画意浓”,行程数千里,得诗百余首,画稿近千幅。学界更是认为蜀游是其晚年山水画蜕变的重要转型期,对其艺术生涯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黄宾虹游完蜀地之后,回去主要一个事情就是在北平故宫鉴定书画,把对巴山蜀水的游历在这期间不断的消化和理解。”

邓锋: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由灌县入青城山 74×37.8cm 中国美术馆藏

邓锋:黄宾虹巴蜀壮游的意义与启示

《青城途中所见》 61.4×33.6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虽然宾翁自言其画要五十年后方能为世人读解认知,我们今日也仍难以仰其高深,但希冀对其“入蜀与纪游”的考察能够稍窥深入之门径,既为我们重新感受巴山蜀水之“内美”提供一种体悟之道,也为当下眼见为实的写生创作提供另一种参照与启示。

讲座直播回放

长按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四川美术网服务号”

2019年11月15日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