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府盛景图诠释城市美学
记录社会变迁,彰显文化繁荣,除了文字和影像,主题性美术创作也是佐证和缩影。在即将开幕的《新天府盛景图:花重锦官城——成都画院主题创作成果展》上,“新天府盛景图”接续2019、2021年的同题材创作,以历代成都诗词为蓝本,赓续巴蜀精神内核,诠释“公园城市”的美学诉求和人文价值;50余位艺术家耗费半载光阴,以五十卷精彩的手卷作品和一幅集体创作的巨幅工笔重彩作品《花重锦官城》,续写巴山蜀水和城市气象,以丹青妙笔见证“公园城市”建设的瞩目成就和勃勃生机。
2019年首届“新天府盛景图”主题创作工程作品,姚思敏《锦江秋色》32×200cm纸本设色
2019年首届“新天府盛景图”主题创作工程作品,张攀《天府夜景》32×200cm纸本水墨
2023年“新天府盛景图之花重锦官城”主题创作工程作品,刘朴《蜀相》32×200cm纸本设色
2023年“新天府盛景图之花重锦官城”主题创作工程作品,翁志承《咏法藏寺》32×200cm纸本设色
900多年前,长逾七米的《蜀川胜概图》画尽川渝山岳、河流、城池,乾隆亲题“寻丈间有万里之势”。如今,围绕“花重锦官城”,以对历史和现实产生广泛影响的地标式景物、建筑、诗词典故为绘画题材,公众得以在一幅幅新天府时代盛景图中,沉浸于成都文化生活的美学盛宴,阅尽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长卷展开,芳华毕现
这一刻,是那些凝结的笔触和动人的故事
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
唤起共同的文化记忆
传承画院的无尽使命
立足主题创作 实现地域表达
近年来,各省画院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域美术,如山东画院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甘肃画院的“朝圣·敦煌”,以及上海多家机构发起的“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这体现了区域经济崛起和公共文化服务空前繁荣的新时期,地域文化形象迫切需要被梳理与被表达。
有感于时代所需,近十年来,成都画院也开启了一系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响应中央“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从瑞金到延安—成都画院长征路采风”主题创作,以及联合重庆画院开展的“巴蜀之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等。这些创作表达和歌颂了重要变革与时代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期待,展现出的文化自信成为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精神依据。
2016年“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工程作品,曹辉《绣娘》366×144cm
2017年成都画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作品,李青稞《天际》150×240cm纸本设色
2017年成都画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作品,谷晓艳《忠》200×150cm布面油画
2022年“巴蜀之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吴绪经《诸葛亮化蜀图》200×233cm 纸本设色
2022年“巴蜀之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袁武 《凉山布拖人》系列之二 340×145cm 纸本设色
同时,成都画院创造性利用了“画院+美术馆”的组合优势,在美术馆策展理念的推动下,主题创作从单一的美术创作走向了更综合的策划、更广泛的推广与传播。除了上述创作工程的成果均即时转化为展览、公教等文化服务,还从创作工程构思开始就以策展思维介入,极大的提升了创作的整体性与品牌性价值。
2020年“巴蜀之路”主题创作工程展览现场
其中最能体现这一工作路径的,当属成都画院六年来组织的三届“《新天府盛景图》主题创作”,该工程对地域性题材进行了系统化规划与宏观化推动,输出地域表达的同时,参与新的地方艺术史构建,展现出地方文化的自觉,是地方主动性的一种释放。从作品在杭州、郑州、乐山等省内外的巡展效果来看,不仅强力传播了魅力天府,也为四川艺术家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2019年《新天府盛景图”主题美术创作成果展
(国画版)》展览现场
2020年“美在天府”成都画院
地域题材主题创作巡展眉山站
2021年《新天府盛景图”主题美术创作成果展
(油画、版画)》新闻通气会
定格历史瞬间 完成古今对话
古代作品中体现西南地域的本不多见,手卷更少,庆幸的是,传世作品中还有北宋时期的《蜀川胜概图》《蜀山栈道图》两卷可窥古人眼中的天府之国,近代吴一峰先生的《岷江胜概》也属长卷地域绘画的佼佼者。这些作品,穿越时间作为历史的切片为公众呈现不同时代里辽阔又不乏细腻的巴蜀山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今天创作“新天府盛景图”的灵感与启蒙。
“新天府盛景图”前两次创作分为“时代景观、历史名胜、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四大方向,有别于其宏观概括的视角,本次创作则是围绕历代成都诗词展开,画家们走进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眼中的成都,进而开展本次“新天府盛景图”主题创作,在时间的纵轴上弥补了具象的城市画卷的缺失,实现了古今对话。
2019年首届“新天府盛景图”主题创作工程作品,刘海涛《博物馆之都》32×200cm纸本设色
2023年“新天府盛景图之花重锦官城”主题创作工程作品,周天《十五夜观灯》32×200cm纸本设色
但愿梅花还念旧,怎知城市已翻新。
从“繁光远缀天”的锦里,到红湿花重的锦官城,从“四望烟花匝郡楼”的锦江到“曾为梅花醉十年”的青羊宫,如果卢照邻、杜甫、高骈、陆游这些原作者走进《十五夜观灯》《草堂胜概》《锦城春望》《曾为梅花醉似泥》的画卷,必会讶异于穿越时空的审美上的相似性和继承性,又会赞叹于艺术手法的发展与蜕变。
2023年集体创作《天府·天府——花重锦官城》的过程中
历史由人民创造,诗人眼中,是浣纱女、田舍老翁、观花灯的男男女女映射出太平气象,在集体创作的巨幅《天府·天府——花重锦官城》中,成都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向洋也放弃了特定人物,而以普通都市人的群像来描绘时代气息。“城市叠加光影,效果宏大的叙事空间,我相信在全国是很少见的。”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卢贞表示。
《天府·天府——花重锦官城》
“画家要有定格历史瞬间的勇气,”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徐虹提出,“表达个人对历史的切入和把握。”十八大后,成都当选2023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获赞这里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站在历史发展至高点,本次“新天府盛景图”主题创作不仅是对诗词中锦官城的想象和诠释,也是古调新弹,用新的立意和创作来发掘现代成都的绰约风姿与时代精神。
引领城市美学 提升公众美育
城市美学是对城市文明与文化的的理性探讨,对自己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有益探索。譬如,历史底蕴如何在5G时代涵养二次元、容纳异质性,正宗川味如何与多元文化相得益彰?
在这三届“新天府盛景图”作品中,青绿山水、浓淡墨色、绚丽油彩,黑白版画等不一而足,在创作上,有新水墨与传统手卷的结合,有时代题材与传统诗意的嫁接;在内容上,有呆萌熊猫变身摇滚乐手的开放自由,有长袍大爷和吊带青年一起享受街头表演的自信包容……
2019年首届“新天府盛景图”主题创作工程作品,高晓笛《兴隆湖科学城》32×200cm纸本设色
2023年“新天府盛景图之花重锦官城”主题创作工程作品,付红《曾为梅花醉似泥》32×200cm纸本设色
2023年“新天府盛景图之花重锦官城”主题创作工程作品,赵建军《游心图》32×200cm纸本设色
2023年“新天府盛景图之花重锦官城”主题创作工程作品,袁泉《成都曲》32×200cm纸本设色
总之,对于何以为继承,何以为发展,艺术家用自己的创作给出了见解,也通过创作工程和展览引领了城市的美学观念,影响了社会的人文态度,提升了公众美育的质量。
美术史家、四川省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认为,城市美学形象塑造与文化建设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内容,对美学价值的认同与追求贯穿于成都打造公园城市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始终,“新天府盛景图”正是人文视角下的城市美学思考。
不仅如此,“新天府盛景图”在文化衍生和城市景观应用有着巨大的能量。例如,上两届的“新天府盛景图”就曾经变身订制公交卡。由此可以看到,作为平面艺术的绘画对于公众来说最可及、最可感、最有效,因而在美育和塑造城市美学上,其渗透性和影响力无可替代。
物色尽而情有余,成都画院将秉承初心和使命,以“新天府盛景图”为中继,启发和推动更多城市及地域题材的美术创作,诞生更多为鲜活的生活和民众而作的优秀作品,用艺术软实力和人文号召力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品牌加码,为城市影响力赋能。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23年9月28日-10月21日
展览地点
成都画院
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